贵州: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“点睛之笔”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9-08 22:16

不久前,省公安厅向国内网络安全公司遍撒“英雄帖”,邀请顶尖的安全技术团队轮番对贵州重点网络目标进行攻击,随时发现漏洞、及时修补漏洞。

只有数据安全,才能更好地运用。

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四句话总要求,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目标,积极抢抓大数据发展战略机遇,创造性地提炼出“入群、强军、筑防、服务、管理、聚能”的大数据警务思路,实现了我省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提档升级,有力推动了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和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。

微信工作群成公安联系群众新方法

“求助!求助!急!急!急!”

5月17日17时,一条微信发到了锦绣商业广场反扒群。

原来是一名顾客买衣服时钱包被盗,店主求助。

加入这个群的钟山区川心派出所副所长张军立即和同事赶往现场。通过调取锦绣商业广场通道及该店内的监控,锁定犯罪嫌疑人为一名女性。6小时后,一个流窜到钟山区作案的盗窃团伙被警方捣毁。

张军说,关注微信是他每天的工作之一。张军手机里的微信群可谓五花八门——网吧群、酒吧群、酒店群……群里的成员有业主,也有热心的员工。

“建这么多的群,目的是第一时间掌握信息,获取情报。”张军告诉记者,通过从微信上获取的信息,抓获嫌疑人20余名,解决纠纷60余起。

进入群众的微信群,成为群众好友、亲友,这是贵州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、深入群众的新方法。

张文颖是毕节市朱昌派出所的社区民警,这几天她帮助辖区双堰村的最后一个特困家庭建起家庭微信群。

村民王方友的儿子和儿媳常年在浙江打工,留下3个小孩在家中,最小的不满一岁。之前家中有困难,儿子、儿媳鞭长莫及,民警也不知情。有了这个家庭微信群,张文颖成功走入并链接起了这个聚少离多的家庭。

目前,张文颖已经成为125个特困家庭群的成员,手机间流动的是信息,警民间流淌的却是温情。

“群众在哪里,公安工作就要做在哪里。我们不仅需要建立微信工作群,把群众“请进来”,更需要“走出去”。入群,就是深入群众,更好的了解群众疾苦,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、获得更多有价值信息。”省公安厅副厅长王瑛玮说,在信息化时代,基层民警都是信息采集员,将他们获得的信息及时汇聚起来,就是价值连城的大数据。

“入群、强军、筑防、服务、建笼、聚能。”是我省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做好公安工作,提出的新理念。

大数据“火眼金睛”助力破安

一段时间以来,遵义市频繁发生开锁入室盗窃案件。

案件成功告破,关键就是大数据。

据了解,遵义市公安局打破警种的权限壁垒,展开刑侦、技侦、网安等部门多警种的合作,将各部门案件信息纳入统一平台。同时,将通讯、银行、水电、公交、网络社交等社会信息也全面整合到了这个统一平台之上,大数据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。

各种数据在平台上的交互、比对,使犯罪嫌疑人从几个迅速拓展到几十个,从贵州迅速辐射到四川、重庆、山东等8个省市。随着案件的升级,在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,多个城市的区域警务信息壁垒也被通融链接起来,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数据开始进行汇总,更多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。

这起案件体现了体系化打击的威力,一举抓获犯罪团伙成员102人,案件涉及10个省市,破获盗窃案件624起。

“深入实施云剑工程,实现“大数据+精准打击。全面推进大数据支撑下侦查办案专业化建设,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、深度打击、批量打击和体系打击。”王瑛玮说。

2016年10月至11月,贵州省公安厅综合情报部门牵头开展大数据追逃行动,应用互联网数据和公安大数据平台,实现精准研判、精准追逃,两个月内抓获逃犯1255名,抓获命案逃犯26人,其中在逃20年以上的7名。

此外,通过公安基础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的大数据比对,公安机关一次性发现在贵阳市暂住的外地涉毒人员3109名,抓获在逃人员247名,挖破案件393起。

2015年1至5月,全省刑事案件总量下降17.54%,其中“盗抢骗”案件同比下降20.94%;全省共破刑事案件2.7万余起,同比上升12.23%,其中命案破案率达99.4%。今年以来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64起,同比上升225%,抓获犯罪嫌疑人280名,有效避免和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648.8万元。

构筑消防“防火墙”

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,那些保留完整苗族文化生态的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,千百年来一直有一个天敌——火灾。苗寨的木质吊脚楼建筑,过去防火依赖大量人力观察瞭望、鸣锣喊寨,可今天这里的消防却请来了大数据当“帮手”。

记者在苗寨里看到,家家户户都在总进线处安装了灭弧型电器保护装置。

“这是我们农村电气火灾监控平台的感知模块,可以将用电数据实时传送给大数据中心,并在短路或过载时提供安全保护。”雷山县公安局西江派出所教导员杨启明点开他手机上一款名为“电丁丁”的APP说,大数据的发展给苗寨消防带来了新思路,通过对采集用电数据进行综合分析,现在工作人员已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对农户电气安全状况进行远程监控和预警处置,及时发现和消除电气安全隐患。

向科技要警力,这是大数据给贵州公安带来的一个大变化。

在黔西南州,当地农村的偷牛盗马犯罪群众反映强烈,而在崇山峻岭中打击此类犯罪成本太大。为此,当地试点为926户农户家庭中经济价值高的2185头大牲畜安装“耳环”芯片,实现跟踪定位的数字化管理。试点之后,为群众追回被盗、走失耕牛96头,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。目前,兴义市已全面铺开,为全市3.85万头大牲畜戴上了“耳环”。

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

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,让服务零距离。”这是全省公安机关定下的规矩。

为了使大数据建设应用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,贵州公安把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特别是与“放管服”改革有机结合,以实施“数据服务工程”为抓手,以互联网、APP、微信、广电网络为载体,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,不断创新丰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,拓宽便民利民服务渠道和载体,提高了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。

“贵州交警”APP自上线以来,提供了超过1000万次的线上服务,群众利用APP查询违法等信息逾亿次,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,群众对交管服务的满意率由原来的63%提升到现在的95%。

户籍便民服务方面,建立“互联网+户政便民利民平台”,全面实行户口注销、出生落户、户口迁移等业务网上申请、网上受理,全面推行“一次性告知、一站式服务、一单清收费、一条龙服务”的阳光办事服务模式。

老百姓办理身份证、户口迁移等再也不用来回奔波,可通过移动终端就可查询身份证办证进度,办理户口迁移也只需到迁入地派出所即可办结,省去了群众费时费力来回跑审批的繁琐过程。

出入境便民服务方面,围绕咨询、预约、办理、制证、发证等各个环节,搭建出入境电子政务平台,开通出入境业务网上预受理、网上签注申请、网上咨询等互联网便民利民业务,申办因私出入境证件不再要求提交户口簿、申请材料复印件,有关信息由公安机关通过内部网络查询或由公安机关自行采集。

把权力关进“数据铁笼”

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破解公安队伍中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的问题呢?从贵阳交警的“数据铁笼”到黔东南州的“智能笔录云平台”,贵州省公安机关一直在不断探索利用大数据解决这一难题。

2016年,贵阳市公安局在深入分析贵阳交警试点的基础上,决定在全警范围内进一步推开“数据铁笼”建设,同时打造执法规范化和队伍管理两个“数据铁笼”,实现权利运行的全程数据化和电子化,数据信息只要上传到数据管理平台上,都会被永久锁定,不能更改。

截至目前,贵阳市公安局“数据铁笼”已经开发建设了20个模块。其中,执法规范化“数据铁笼”包括涉案财物、执法监督;队伍管理“数据铁笼”有值班备勤、考勤、工作任务等模块。正在逐步实现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覆盖。

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后,对公安刑事笔录制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为了避免过去笔录模板内容简单粗糙,讯问要素不全、针对性不强、法定程序未能体现、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等现象。贵州公安机关研发出了多功能“智能笔录云平台”。

目前,黔东南州公安机关基层一线办案民警“智能笔录云平台”使用率达到99%,制作各类有效笔录共计60082份。“智能笔录云平台”不仅规范了民警笔录制作,它还可以根据嫌疑人的犯罪类型,依据大数据分析,自动生成询问的问题。这些问题是依托公安网海量的后台数据资源,以云端存储和“云计算”技术为支撑,分析形成笔录问题,以此提升民警笔录制作效率和质量。

走有贵州公安特色的大数据建设应用之路

公安机关要掌握大数据的主动权,就必须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超前的互联网理念。但公安机关,特别是省市公安机关不是科研单位,如何破解这个难题,唯一的途径就是聚能:汇聚人才资源、汇聚社会资源,最终达到汇聚大数据科技资源。

前不久,省公安厅将招贤纳士的会议开到了北京,全国著名的大数据研究专家开始助力贵州公安。

2016年,省公安厅与华为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,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,引入华为云计算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,全面提升贵州公安执法办案、社会管理、警务管理和公众服务能力水平。

大数据是时代的产物,是发展的需要,更是贵州后发赶超、弯道取直的重要抓手。贵州省公安机关将在公安部党委和贵州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把发展大数据、服务大数据、保卫大数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,坚定不移推进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,不断提升全省公安机关打击犯罪、维护稳定、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,奋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公安特色的大数据建设应用之路。(记者 方勇 通讯员 孟雄 杨佐斌)